知海資訊
zhihai news
三季度回顧
國際市場
經濟增勢穩定,運需增長顯著
前三季度,全球經濟總體增長,勢穩定,多數地區經濟活動進一步活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份對全球主要區域及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計從年初的3.4%上調至3.6%。其中,發達經濟體總體增速由1.9%上調至2.2%,遠高于去年的1.7%;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則由4.5%上調至4.6%,高于去年4.3%的增速。
經濟增長為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增長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據克拉克森預測,前三季度,全球集裝箱海運量約為1.43億TEU,同比增長7.4%。
運力低速增長,拆船規模劇增
前三季度,受船舶訂單在市場低迷期間減少影響,可交付運力規模保持近年來較低水平。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9月底,世界全集裝箱船為5150艘、2054.1萬TEU,較年初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1.3個百分點。截至9月底,新船訂單運力為283.0萬TEU,同比下降13.8%。船舶大型化趨勢穩固,8000TEU及以上型船運力占總運力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4.5%升至48.0%,占比繼續上升。
船舶拆解方面,市場競爭加劇提升班輪公司對于船型升級的需求,部分運營經濟性較差的船型加快進入拆解市場。但受市場需求增長對于運力需求的正面影響,部分船東延緩了船舶拆解,拆解量較去年略有下降。據克拉克森統計,前8月共計有111艘、32.0萬TEU的集裝箱船進入拆解市場,同比下降9.1%。閑置運力方面,隨著年內國際貿易的快速復蘇,需求增長致船舶閑置運力快速下降。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10月2日,全球集裝箱船閑置數量為145艘、39.5萬TEU,同比分別下降60.9%、70.4%,閑置運力占總運力規模的比重為1.9%,較去年同期減少4.6個百分點(見圖1)。
租船需求回暖,租金大幅反彈
前三季度,運輸市場行情回暖,進一步驅動租船市場行情回暖。克拉克森數據顯示,多數船型日租金水平自年初起出現回升,且在前三季度中穩步走高。截至8月底,多個船型平均日租金同比增長超20%,其中4400TEU型船平均日租金升幅達122.9%。
國內市場
外貿增勢穩定,吞吐增速回升
前9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69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出口16324.5億美元,增長7.5%;進口13368.7億美元,增長17.3%。
據海關統計,受總體貿易形勢向好帶動,前9月多數適箱貨出口貿易額實現較快增長。在出口外貿增長帶動下,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穩定。前9月,中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7688.99萬TEU,同比增長9.1%,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5.6個百分點,其中沿海規模以上港口為15686.55萬TEU,增長8.2%,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4.9個百分點。
市場供需好轉,行情沖高回落
前三季度,運輸需求表現良好,同時船舶運力繼續維持低速增長,市場供需關系總體好轉,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延續去年走勢繼續回暖。年初,行情沖高回落;此后,市場船舶艙位利用率快速回升,多條航線運價走出一波上升行情;進入三季度,市場貨量表現良好,但受班輪公司提高對市場預期影響,運力增長略有加快,各主要航線競爭程度有所加劇,市場運價受累下滑。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803.25點,較年初微跌0.4%,前三季度均值為833.98點,同比上升20.2%;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SCFI)指數為715.97點,較年初下跌17.7%,前三季度均值為849.81點,同比上升43.1%(見表1)。
歐洲地中海航線:市場運價反彈并總體企穩。年初,消費需求帶動運輸需求增長,市場運價承襲去年年底攀升走勢并站穩于1000美元/TEU以上;進入二季度,市場運力短缺情況時有出現,在班輪公司連續的運價上漲計劃推動下,市場運價穩步走高;進入三季度,為擴大市場份額提振業績,班輪公司一方面盡力加大運力投入,另一方面對各自運價進行緩步下調以保持競爭力,市場運價步入下滑通道。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分別為1069.96點、1045.16點,較年初分別為1.0%、-3.5%;前三季度均值分別為1104.95點、1136.84點,同比分別上升42.8%、44.7%(見圖2)。
北美航線:貨量回升提升班輪公司預期,新增運力弱化航線基本面,航線運價總體疲軟。Alphalin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遠東—北美航線運力同比增長7.0%(去年同期為下跌4.0%),其中萬箱及萬箱以上型船運力占總運力比重升至26.1%,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班輪公司的多次運價推漲計劃,雖短時拉升運價,但大多未能企穩,運價呈窄幅波動走勢。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指數分別為632.08點、831.95點,較年初分別下跌7.3%、3.3%;前三季度均值分別為652.70點、873.77點,同比分別下跌1.8%、上升5.7%(見圖3)。
日本航線:中日貿易上升為市場改善帶來契機,市場運價緩慢爬升。年初,節前運輸高峰,艙位短缺嚴重,市場運價快速沖高;此后,受中日貿易日益活躍影響,市場供需獲得逐步改善,運價水平緩慢爬升。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為673.84點,較年初上升3.1%;前三季度運價指數均值為665.51點,同比上升5.6%(見圖4)。
澳新航線:上半年需求慘淡、運價低迷,下半年市場進入傳統旺季,需求復蘇帶動行情回升。進入三季度,隨著目的地市場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市場需求出現起色,同時在部分班輪公司運力控制措施的支撐下,船舶艙位利用率水平獲得提升。受惠于基本面的改善,班輪公司執行數輪的運價上漲計劃并大多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且漲后運價基本企穩。截至9月底,SCFI澳新航線運價為708美元/TEU,較二季度末上漲79.7%。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澳新航線運價指數為749.13點,較年初上升6.6%;前三季度均值為663.87點,同比上升10.1%(見圖5)。
南美航線:受目的地主要經濟體巴西經濟復蘇帶動,供需基本面延續去年年底良好態勢,市場運價短期震蕩走低后即迅速攀高。年初,貨主集中出貨致市場艙位緊張,上海港多數航班平均艙位利用率均維持在90%以上,并有多個航班出現爆艙情況;至3月初,即期市場訂艙運價回落至1600美元/TEU附近,較年初運價下跌40.5%;班輪公司自4月起執行多輪運價上漲計劃,即期市場運價迅速攀升,6月底,即期市場運價創SCFI發布以來新高;進入三季度,市場運輸需求依然旺盛,但受部分班輪公司船型升級影響,總體運力規模略有擴大。9月29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南美航線運價指數為730.01點,較年初上升8.1%;前三季度均值為752.00點,同比上升29.1%(見圖6)。
四季度展望
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有望加快。在經濟和貿易加速增長的背景下,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增幅將呈擴大態勢。據克拉克森預測,今年全球集裝箱海運量約為1.91億TEU,同比增長5.2%。其中,太平洋航線運量約為2550萬TEU,增長5.8%,增速增加0.6個百分點;亞歐航線運量約為2380萬TEU,同比增長4.8%。
運力方面,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9月底,全球全集裝箱船總訂單量為371艘、283.0萬TEU,約占現有船隊規模的13.8%,同比減少約3.1個百分點。從交付期來看,10—12月計劃交付的運力約為33.9萬TEU,同比下降約27.6%。分船型來看,1.5萬TEU以上型船計劃交付量約為10.3萬TEU,同比增長約29.4%,大型船舶的交付壓力不降反升。如果上述運力全部如期交付,且不考慮船舶拆解量和推遲交付現象,預計今年運力將達2088.0萬TEU,同比增長4.4%,增速較去年增加3.2個百分點。
由于近年來船東及船舶經營人不斷加大老舊船舶的拆解力度,老舊船舶存量已大幅減少,預計四季度的船舶拆解力度可能弱于往年同期。據克拉克森預測,今年全球集裝箱船拆解量約為43.9萬TEU,同比大幅下降32.9%。此外,考慮到近幾年推遲交付的新船積壓較為嚴重,加上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有所回升,預計四季度船舶推遲交付力度可能弱于往年同期(9—12月實際下水量預計可能在38.2萬TEU,高于去年同期約33.1%)。如果考慮這些因素,預計今年年底集裝箱船運力約為2068.0萬TEU,同比增長3.4%,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2.2個百分點(見表2)。
運力規模增速出現提升,但預計運量增速高于運力增速。據德魯里預測,今年世界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速將超過有效運力規模增速約2.2個百分點。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集裝箱船總體運力規模過剩的大背景下,需求增速連續第二年超過運力增速,將為未來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總體行情的回暖提供一定支撐。
由于四季度將步入運輸需求傳統淡季,而且增長速度較快的萬箱船主要適航于東西向主干航線,因此主干航線市場基本面仍將較為脆弱,德魯里預測四季度東西向主干航線正向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約為86.9%,較去年同期減少7.4個百分點。
歐洲航線:今年歐元區經濟平穩增長,居民消費需求逐步改善,歐洲央行正逐漸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進而拖累四季度中國對歐洲出口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速度。據德魯里預計,今年歐洲地中海航線西行運輸需求同比增長4.4%,增速增加1.0個百分點,但四季度運量增速僅為2.6%,低于全年增速1.8個百分點。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10月1日,亞歐航線上僅1.3萬TEU以上型船配置量就達198艘、318.0萬TEU,同比大幅增長25.0%。三季度運力膨脹已對傳統旺季行情上升產生一定阻力,而四季度傳統淡季恰逢船舶交付高峰期,屆時如果班輪公司未能采取較為有力的運力控制措施,供需失衡的狀況將趨于明顯,市場行情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北美航線:美國經濟的復蘇勢頭有所增強,帶動消費逐步回升,預計四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運輸需求增速將出現放緩跡象。據德魯里預測,今年太平洋航線東行運輸需求約為1932.2萬TEU,同比增長5.0%,增速增加約0.3個百分點,其中四季度運量增速為2.7%,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7.7個百分點。據德魯里預測,四季度太平洋航線東行運力將大幅增長12.0%,遠超同期需求增速。鑒于此,總體運力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將難有轉變,班輪公司對有效運力的投放與控制將成為影響四季度傳統淡季行情走向的主要因素。
日本航線:日本經濟增長勢頭增強,帶動當地居民消費需求企穩反彈,中國出口至日本集裝箱運輸需求有望保持平穩。但供需矛盾短期內難有根本改善,班輪公司自律將繼續成為穩定市場行情的重要力量,預計行情走勢將基本保持穩定。
澳新航線: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需求回升影響,澳大利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支撐中澳航線運輸需求保持穩定。據克拉克森最新預測,今年遠東至大洋洲航線正向運輸需求約為260萬TEU,同比基本持平。運力方面,受惠于亞澳運價協議組織在三季度的輪流停航措施,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四季度如果班輪公司能夠繼續嚴控運力規模,市場行情有望反彈企穩。
南美航線:據克拉克森最新預測,今年遠東至拉美航線正向運輸需求約增長2.4%,增速增加約0.1個百分點。運力方面,將繼續受到主干航線運力擴張的影響,且由于四季度正值運力交付高峰期,主干航線淘汰運力對南美航線的沖擊可能較往年更為明顯,班輪公司在各航線之間的運力調配將成為影響市場行情的關鍵因素。
亞洲區域內航線: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惠及亞洲區域內各大產業鏈,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投資與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消費需求不斷上升,推動亞洲區域內航線運輸需求增勢迅猛。據克拉克森最新預測,今年亞洲區域內航線運輸需求增速達6.7%,較去年增加約1.2個百分點。但受主干航線運力擴張逐級傳遞影響,預計運力增長同樣不容小覷,市場競爭將較為激烈。